
股票配资世界
热点栏目
自选股
数据中心
行情中心
资金流向
模拟交易
客户端
广发期货研究 证监许可【2011】1292号
王泽辉 Z0019938 2025年11月7日 星期五
摘要:近期红枣价格波动剧烈,为更好了解红枣价格变化特征,本文对红枣供需特征及2021-2025年价格走势进行分析,以探寻红枣价格影响因素及变化,帮助形成系统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行情判断。
1 红枣供需特性
1.1 生长特性和天气因素
红枣作为抗旱型果树,性喜温暖干燥,尤其在花期与坐果期,适宜温度和湿度与红枣生长发育和质量品级息息相关。红枣关键生长期在6月中下旬-8月,也即是坐果关键期。一般来讲,红枣含有多茬花,产量主要分布于前三茬。其中头茬坐果时间通常在5月中旬至6月中旬,产量占比较少,约占总产量的15%,所结果实一般较大、品质好,但坐果难度高,坐果率较低,易出现裂果现象;二茬坐果时间集中在6月中下旬至7月中上旬,产量占比最多,约占总产量的60%,果形大小较为均匀,坐果率相对较高;三茬花坐果时间较晚,7月中下旬至8月初,约占总产量的15%,个头相对较小,通常作为产量补充,如果前期头茬花和二茬花坐果不理想,树体营养会相对集中供应于三茬花,在气候等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坐果率也能达到一定水平,但总体上可能由于生长时间和养分等因素限制,坐果率通常不如二茬花。坐果期间高温和沙尘暴天气会导致花粉活力下降、花蕊受损,降低坐果率。9月连续降雨天气会影响红枣品质,导致裂果烂果,商品率下降。
1.2 供应特点与变化
红枣属于生活非必需品,需求弹性较大,因此供应变化直接影响价格变动。
纵观近几年红枣情况,呈现明显的“大小年”趋势,即在连续生长年份,红枣产量出现“一年高产,一年低产”规律性交替波动的现象,从2020年至2023年红枣产量也可验证红枣大小年行情,同时2024年丰产及2025年减产定性,表明2020至今大小年规律并没有被打破。红枣大小年现象的出现是果树自身生理调节与外部天气波动及管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核心原因在于树体营养的积累与消耗失衡。
大年时红枣结果数量多,会消耗大量碳水化合物、氮磷钾等养分,导致树体储存的营养严重不足。而红枣花芽分化(7-9月,决定下年产量的关键)恰与果实发育期重合,两者将发生激烈的营养竞争,果实会抢占绝大部分营养,导致花芽分化受阻,形成的有效花芽数量少、质量差,大年的“透支效应”直接增加下一年进入小年概率。小年时红枣结果量减少,树体养分消耗大幅降低,多余营养得以储存,为花芽分化提供充足保障,小年的“恢复效应”促使下一年形成大量优质花芽,产量回升,回归大年概率上升。
产区天气变化对产量影响较大,适宜天气会提高红枣坐果率,缓解小年的减产程度,但较难完全抵消生理原因造成的影响。极端天气如花期遇低温、坐果期高温干旱、洪涝等会打破营养平衡,加剧大小年现象。此外,栽培管理方式也会加剧或者减弱红枣大小年程度,管理的核心是为了调节树体营养平衡,管理不当将直接放大“大小年效应”。修剪不合理,比如在大年未及时疏花疏果,养分将过度集中于结果,花芽分化所需营养被抢占,加剧下一年小年现象;同时追肥不及时、水分管理不当等都会破坏枣树生长节奏,影响果实生长和花芽分化,加剧大小年的波动幅度。
具体来看,2021年和2023年受萌芽期降雨偏多或低温冻害影响,积温不足导致生长期推迟,致使关键坐果期与夏季高温/大风等灾害性天气重叠,使得一二茬坐果率不佳;栽培管理方面受资源限制及市场预期偏弱导致农户管理投入不足,共同加剧“小年”现象。2022年和2024年受益于树体营养充足和积温较高,发芽与坐果期相应提前,降低了关键期与高温的重合程度,农户管理也较为积极,达到“大年”效果。2025年因2024产季创纪录丰产,消耗大量树体营养,对产量造成一定影响;此外6-7月阶段性高温及大风天气使得坐果情况较差,但占产量比重最高的二茬花坐果较好及管理积极性修复部分产量,使得小年减产程度收缩。
1.3 需求状况
我国是红枣第一生产国,也是第一大消费国,出口较少。红枣消费以干制红枣为主,消费量约占国内总消费的85%以上,精深加工产品如枣片、枣泥、红枣提取物等消费约占10%。这一消费模式高度依赖于以河北沧州为核心的传统加工与贸易渠道,该区域贸易量约占全国70%。基于此结构,市场分析需聚焦于两点:一是河北沧州、河南等主要集散地的下游走货速度与产区冷库库存消化情况;二是其他休闲食品与当季水果的替代冲击。
季节性上,每年11月至次年2月为消费旺季,天气转冷带来的滋补需求与春节备货重合,对价格形成核心支撑;然而,此阶段也恰逢核桃、瓜子等炒货及柑橘类水果的销售旺季,在礼品和家庭消费场景中与红枣形成直接竞争,不过红枣耐储存,库存压力可阶段性向后递延,但若旺季消费受替代品冲击过大,将直接压制价格,导致库存积压与销售后移。每年3月至9月则进入消费淡季,随着气温回升,大量新鲜水果上市,消费者对滋补类产品需求减弱,市场支撑乏力。因此,秋冬旺季红枣的销售现状,将直接决定库存向后传导的规模,并较大程度影响来年春夏淡季的销售压力与仓储成本风险。
近年来红枣出口保持良好增长态势。2021年至2024年,我国红枣年出口量从2.04万吨增长至3.56万吨,年均增速超20%。2025年1-9月出口量2.35万吨,同比增长5.12%。尽管出口总量相对国内消费占比较小,但持续的增长为红枣需求带来一定的增量支撑。主要出口国为越南,占比5成以上;其余出口量较为分散,主要为台湾、香港、马来西亚等地区。
1.4 价格变化特质
红枣现货价格主要关注新疆主产区和河北主销区价格,但并非全时间段观测。对于主产区价格来讲,主要波动时间在下树阶段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此阶段也是红枣开秤价博弈形成时段,价格变化与当季产量息息相关,丰产格局下价格向下承压,对应2022年和2024年;减产格局下价格将向上博弈,对应2021年和2023年。市场下树结束收购期也很快结束,其余时间产区价格基本保持稳定。2025年来看,红枣减产定性,10月中下旬起红枣陆续下树,较往年早一周左右,主流价6.5-8元/公斤高于2024年。
此后,市场焦点及期货盘面对标价转移至主销区红枣价格,其中河北是红枣加工集散基地,约占总流通量的70%,具有较强价格代表性,主要关注指标为河北特级枣及一级枣价格。河北价格波动较产区波动幅度大,受供需影响明显,存在一定的淡旺季消费特征。一般价格变动从7月初开始,若产区存在高温天气异常出现坐果率不佳情况,存在减产概率较大,价格存在短期向上驱动;接着需看红枣二三茬坐果优良情况,若二三坐果率也显一般,减产定性下价格将逐步抬升至11月中旬左右到达价格高点;若二三坐果率较好形成有效补给,红枣价格波动将受限,期间也会存在一定天气炒作,但最终仍将承压下行;此后便是看市场需求承接状况,由于红枣是非生活必需品,弹性较大,高价格会抑制需求叠加近年来整体消费下滑影响,价格将不断下滑。
2 期货价格走势分析
由于近几年红枣产量存在大小年变化趋势,期货价格也随之呈现跌宕起伏行情。具体来看,2021年,红枣先抑后扬,由低点8395元/吨涨至最高点17435元/吨,涨幅显著达107.7%。2021上半年因疫情防控导致消费旺季市场关停、物流受阻,去库进程缓慢;后随淡季来临,时令水果大量上市,挤占红枣需求叠加结转库存偏高,入冷库压力使得市场降价促销,盘面跟随跌速明显;7-9月为新季关键生长期及天气炒作阶段,受持续高温天气影响减产预期强烈,叠加部分农户因种植效益低弃种改种,共同助推价格拉涨;10-11月减产兑现,市场纷纷抢收,进一步助推价格至高点17435元/吨;随后市场焦点转移至需求端,高价抑制消费、春节备货不及预期,同时高价期货使得大量仓单注册,隐形库存显现,共同承压盘面价格回落
2022年上半年延续2021年末弱势行情,期间因节日效应存在阶段性支撑,但未改变整体消费偏弱局势,至6月跌至阶段性低点10465元/吨。2022年7月市场开始交易新季产量情况,市场认为新季红枣产量恢复预期较大,不过受旧季库存偏低支撑,叠加8月份高温提振价格小幅反弹;后随增产兑现和下树后消费承接不足,盘面重心不断下移。
2023年1-3月,1-2月旺季消费支撑企稳,节后步入淡季小跌至低点9465元/吨。4月红枣萌芽期低温存在大量死枝,受冻面积5%-10%,增加市场对新季产量担忧,客商主动补库,企业物理库存也有所增加,盘面反弹后随情绪消退小幅承压。6-7月高温天气导致坐果不佳,市场确定新季减产,盘面不断拉涨,至11月中旬下树证实新季大幅减产约四成,盘面再次攀升至高点16000元/吨,涨幅约57%。12月,同2021年走势相仿,减产兑现后回归弱现实,下游采购量不及往年,盘面自高位开始回落。
2024年1-3月,红枣集中供应但春节备货不及预期,价格延续下跌,3月后受2023产季大减产影响,库存偏低效应显现,盘面跌幅放缓。5月因端午备货提振,盘面小幅反弹。6-9月新季生长期提前成功避开高温,叠加枣农管理积极性高,丰产预期下价格承压下行,盘面跌至历史相对低位9000元/吨;10月底下树阶段农户因高成本略有挺价,但终端消费一般,供强需弱格局难以扭转,开秤价高开低走,价格趋势下行。
2025年初红枣旺季消费提振盘面反弹,但旺季时间缩短20天,提振幅度受限。节后消费进入季节性淡季叠加红枣4月前入冷库需要,使得现货价格有所松动,盘面震荡寻底。由于前几年红枣大小年验证及红枣长时间处于价格低位,市场对于今年小年预期和信息敏感性较强。6月中下旬交易所调整保证金及涨跌停板,吸引资金快速流入市场,叠加生长期阶段性高温及大风天气炒作,新季减产达成共识,价格拉涨至8月中的11825元/吨,涨幅达35%。9-10月中旬,市场对于红枣减产幅度存在争议,但产量未定下多空双方均无法证伪,红枣也易受资金扰动,使得此阶段价格跌宕起伏,日内波动较大。10月中下旬起,受节气影响红枣下树时间提前,主流价6.5-8元/公斤符合预期,减产炒作也已反映至盘面,受旧季结转高库存承压、终端走货一般和资金扰动影响,期货价格急速下跌,产区现货价格也随期货端走势有所松动。
3 总结与展望
红枣价格波动以“大小年”产量周期为核心主导,叠加天气、栽培管理、需求、库存等因素调节,呈现“减产年涨价、丰产年降价”的规律。
供应端“大小年”源于树体营养积累与消耗失衡,极端天气和管理水平等外部因素会加剧或缓解大小年幅度。需求端以干制红枣为主,呈现鲜明的季节性特征,秋冬旺季的滋补与节日需求是全年价格的核心支撑,春夏淡季则消费疲软,易受炒货、新鲜水果等替代品冲击,出口虽持续增长但占比较小。现货端价格博弈核心在产区下树期开秤价,由当季产量定调,丰产年开秤价承压,减产年向上博弈;随后焦点转向主销区,价格受实际供需和淡旺季影响,波动较产区价格大。期货市场价格波动更为剧烈,主要在于预期与现实的博弈,价格围绕“产量预期→减产/丰产兑现→弱现实”循环往复运行,并受到资金流动的显著影响。因此,系统把握“大小年”周期,并动态追踪天气、管理、库存及资金情绪,是理解红枣价格变化的关键。
展望后市,新季红枣集中下树,市场焦点转移至终端消费情况,销区市场近期到货增多,以仓单及非标为主,价格明显低于新季成品,客商对旧货青睐度高于新季,现货价格趋弱运行。目前受新季供应上市叠加旧季高库存承压,需求支撑乏力,盘面跌破新季主流价采购成本,由于旧季红枣可参与交割且成本低于新季,使得近月合约仍具有下跌空间,但由于盘面已跌至9600元/吨估值偏低,下跌幅度或收窄。中期来看,随着天气转冷,旺季消费来临对价格存一定支撑,盘面或小幅反弹。
王泽辉 Z0019938
免责声明: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中的信息均来源于被广发期货有限公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证监许可【2011】1292号)认为可靠的已公开资料,但广发期货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反映研究人员的不同观点、见解及分析方法,并不代表广发期货或其附属机构的立场。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研究人员于发出本报告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告。
在任何情况下,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供参考,推送内容或所表达的意见并不构成所述品种买卖的出价或询价,投资者据此投资,风险自担。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旨在发送给广发期货特定客户及其他专业人士,版权归广发期货所有,未经广发期货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形式的发布、复制。如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为“广发期货”,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删节和修改。
数据来源:Wind、SMM、钢联、彭博、隆众、广发期货研究所
新浪合作大平台期货开户 安全快捷有保障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李铁民 股票配资世界
无忧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