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德元年(954年)正月,后周开国皇帝郭威病重,已无法处理政事。他深知自己时日无多,便将养子柴荣任命为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尉兼侍中,并掌管内外兵马,相当于正式确立柴荣为接班人。正月十七日专业配资网,郭威去世,柴荣即位,是为周世宗。
郭威的死讯很快传到晋阳(今山西太原)。北汉国主刘崇见后周正值国丧,认为柴荣年轻刚继位,是个好机会,便联合辽国准备大举进攻。刘崇集结北汉三万兵力,又向辽国借来一万骑兵,共四万人,声势浩大,直扑潞州(今山西长治)。潞州是后周在黄河以北的重要屏障,一旦失守,后周的防线就会全面崩溃。
面对危局,柴荣不顾群臣反对,毅然决定亲自率军北上迎敌。他的部署是:命天雄节度使符彦卿与郭崇率军从磁州出击,切断北汉退路;命河中节度使王彦超和韩通从晋州东侧拦截;自己则带亲兵先行赶赴泽州,并由多位将领配合行动。
展开剩余51%三月十九日,双方在高平遭遇。那时,柴荣身边的亲兵不过万人,而北汉加辽军骑兵有四万,兵力差距悬殊。周军士气不稳,许多人心中惴惴不安。刘崇见机,主动出击。战斗一开始,周军将领樊爱能、何徽竟然临阵脱逃,导致他们的步兵被全歼,一千多人被俘,周军阵势瞬间动摇,眼看就要溃败。
危急关头,柴荣亲自策马冲入阵中督战,以身作则,稳定军心。他带领部队正面强攻,同时命赵匡胤、张永德各率两千骑兵,从左右两翼夹击北汉军。三面合围之下,北汉军大乱,名将张元徽被斩,军心顿时崩溃。随后,后周各路援军陆续赶到,柴荣趁势大举反攻,击毙北汉枢密使王廷嗣,并一路追击至高平。北汉军几乎全军覆没,刘崇只带着百余亲兵狼狈逃回晋阳。
这场“高平之战”,是柴荣登基后的第一场大战。他不仅顶住众臣的反对,亲自披甲上阵,更在关键时刻以身作则,扭转败局,最终大破北汉与辽军联军。这一战全歼北汉主力,使刘崇二十余年不敢再轻举妄动,为后周稳固中原奠定了基础。
发布于:天津市无忧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